新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埋葬大清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明上国的自信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明上国的自信(2/5)

上一页埋葬大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大明百姓穿什么玩意的都有,既有穿着传统明制衣裳的,也有人穿上了从欧罗巴那边儿传过来的上衣、裤子分离的衣服。

再加上聚集在大明京城的蛮子们本来就多如牛毛,以至于京城多少都有点儿万国衣衫博览会的意思。

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自信,就跟当年唢呐传入中土的过程一样。

是的,唢呐这个中原堂口的传统民族乐器其实是从波斯传入中原的,就跟李二当家的时候引入了大量的龟兹音乐一样李二觉得龟兹音乐好听,所以龟兹音乐就变成了大唐的,敢说不是的都被李二埋土里去了。

再比如说发型。

众所周知,大清时期是实行过剃发令的,只允许百姓留着金钱鼠尾的发型。

金钱鼠尾这个发型跟电视剧里面的大辫子可不是一回事儿,那是经过美化以后的,而且是晚清时期才出现的,早期的金钱鼠尾是整个脑袋只允许后脑勺那里留下铜钱大的一小片头发,标准是编成辫子之后必须能穿过铜钱的方孔,其余地方的头发必须得剃的一干二净才行……

不符合标准的怎么办?

当然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更恶心人的是大清相当擅长于改史书。

事实上,中原堂口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必须蓄发或者必须蓄须的说法。

是的,完全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完全就是凭着个人审美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的。

比如说老流氓刘邦这家伙就有个美须髯的称呼,而汉朝时期的百姓也大多喜欢蓄须,以“多须髯”为美;而到了唐宋时期又开始流行染胡须,“好染髭须事后生”;南朝时出现刮胡子现象,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

发型发面也差不多,甚至有“截发类头陀,手爪似春葱,语言若震洞箫,见者疑为神仙”的记载这是《纤言》当中记载的崇祯皇帝的儿子,大明朝的当朝太子朱慈烺。

当朝太子能把头发弄的跟头陀似的,还能被赞为“见者疑为神仙”,自然也就能看得出大明乃至于大明之前中原堂口百姓们对待发型的态度。

至于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以及被视为酷刑的“髡刑”,则跟百姓平常生活当中的发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举个例子,兔子家某个被人抓住剃光头发的视频是怎么火起来的?因为被人抓住强制剃光这种剃成光头的行为是因为其强制性而被视为是一种羞辱,换成是他自个儿愿意剃成光头,谁还会在乎?(这个视频是摆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埋葬大清》 最新章节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明上国的自信,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31/231742/344_2.html

上一页埋葬大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