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第三帝国 >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下塔吉尔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下塔吉尔(2/3)

上一页第三帝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产,现在的月产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0辆!

这可以和德国对比一下,虽然德国已经整合了欧洲的工业,由克虏伯进行统筹分配,德国最重要的虎式坦克,月产量也没有超过400辆,这已经是所有工厂的总产量了。

而下塔吉尔一个坦克工厂,一个月就能生产700辆坦克!

此时,在工厂的外面的空地上,已经停满了大量的坦克,这些新造出来的坦克,都在等待着铁路运输。

当年德国人为了从乌拉尔山运输铁矿石,还专门修建了一条铁路,现在,这条铁路发挥出来了作用,可以让他们的运输更加便捷。

即使如此,因为各个地方都需要运输,所以他们也要等待物资调度。

同时,就在坦克厂的旁边,还有相应的坦克设计局,代号-520。

这个设计局,来历悠久,他们就是曾经由科什金带队,研制出来大名鼎鼎的-34坦克的设计团队。

可惜科什金英年早逝,让人唏嘘,之后,设计局就由科什金的挚友,亚历山大--莫洛佐夫带领。

在现在这样的时期里,他们是相当的紧张的,虽然这里有工业基础,但是他们面临的依旧是个烂摊子。

橡胶短缺、钢材短缺、电气设备短缺,几乎所有的需要的材料都缺。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局必须要改进坦克的生产,尽最大的努力节省每一吨橡胶、钢材、装甲钢、电线和一切珍贵的生产物资。

所以,原型的-34坦克的几乎所有部件都被做了修改以适应这种战时的艰苦环境。比如用铸铁件代替了铜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铆钉。生产程序被极大简化,生产速度加快、成本降低。这对-34坦克在战时条件的大规模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于产品质量低劣?那当然不用他操心,反正坦克上战场,平均活不过十个小时,只要能开上去就行。

相比德国的精益求精,坦克炮塔内部都有皮质的内饰来让士兵不磕头,苏联的坦克,那就是劳斯莱斯和三马子的区别。

但是,莫洛佐夫知道,仅仅生产这些纯粹用来消耗的-34,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我们什么都缺,能完成上级制定的生产任务就已经不错了,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来进行坦克的改进。”在简陋的会议室里,莫洛托夫的助手,--库切连科说道。

简直是新一轮的争执,这样的争执,几乎自从这里投产之后就开始了。

莫洛托夫要改进-34.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帝国》 最新章节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下塔吉尔,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36/36558/1585_2.html

上一页第三帝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