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大事件。但这个大事件却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因为只开了月港一处港口。
月港的位置并不算好,朝廷之所以选在这里不是为了有利于贸易而是为了抑制浙商为的海商。
要走正规渠道海贸就要向朝廷缴纳一大笔税银,加之只能从月港出海,浙商的运输成本也将大大增加。
其实说白了就是朝廷不想让海商做大,依然用监视的眼光看待这个群体。
这样的开海实则是隔靴搔痒,没有什么本质改变。
故而谢慎才会说如果只开一处或者少处港口不如不开。
当然港口也不能多开。
大明朝是典型的小农自耕农经济,封闭性很强。
如果突然打开一道大门,让外部东西涌入很可能造成经济崩溃。
这应该才是朝廷迟迟不敢开海禁的原因。
“一旦朝廷开设港口,所有事宜必须经过朝廷肯,那些海商必定会处处掣肘。如果朝廷想要扶持一家,那家就必定会坐大,垄断也就不可避免了。”
“那么依照谨修之见,应该开设几处港口呢?”
王华显然也是来了性质,幽幽说道。
“五处。五处是最合适的。福建开一处,浙省两处,南直一处,山东一处。”
谢慎早就有腹稿,缓缓说道。
“为何选在这五处?”
谢慎顿了顿道:“福建,山东,浙省,南直基本涵盖了大明的海岸线。在这些地方各自设港方便海商贸易。晚生以为朝廷既然要开设港口,便应该以便于贸易为目的。而不是设置阻碍。”
谢慎是一个穿越客,他自然明白贸易尤其是海贸能够给大明带来些什么。
土豆,玉米就不必说了,可以解决小冰河以及灾年粮食不够吃的问题。还可以从佛郎机人那里引进燧枪,火炮装备军队。
明朝军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如果能够用这些装备京师三大营,进而推广全军,绝对是一件改变国运的大事。
当然,各种糟粕也可能就此传入,这便需要官府出面加以梳理。
“谨修这句话,愚兄赞同。”
王守仁点了点头道:“贸易本身不可怕,只要有官府监管即可。”
盐铁这种重要资源一直都牢牢把控在朝廷手中,开海禁后无非是增添一些物品监管而已,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那如何控制监管呢?”
王华又问道。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寒门首辅》 最新章节第三百五十六章 开海禁,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11/11647/36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