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不管是在进攻,还是防御上,都能提供不俗的助力。>
曹彬的反对,则是基于中央帝国在安全上的谨慎,火炮终究是国之利器,若是对封国武装太过,虽同出一源,未来若是为患,恐难制之.....>
向德明以为,前前后后,朝廷给安西三国提供的火炮,已有两百多门,安东也有十多门,南洋封国有求而拒之,未免厚此薄彼。>
曹彬觉得,此一时彼一时,安西的火炮,有试验性质,大起西征之时,先帝也未封国。当初的安排调度,不适用于今朝,且不管火炮还是战马,价值都不菲,大举提供,必伤国力,耗费民财,这又与省减负担的封国初衷相违背,也不符雍熙之政云云。>
对曹彬的说法,向德明显然不敢苟同,直接指出,大汉封国,并不是与诸国彻底断绝了联系,血脉相连的感情,也需维护,有些投入,也是必要的,并非单纯的付出。>
至少,在大汉商贸日益繁荣,尤其在海外贸易日益壮大,朝廷税入逐年提升的情况下,若没有封国坚定坚持地拱卫大汉、保护汉家商民经营开拓,朝廷又如何从中获取那诸般好处。>
显然,作为一个开宝时代中后期的典型“开拓人才”,向德明的见识与视野是彻底打开了的,他未必能像世祖皇帝那般预见未来,也没有去过南洋,但吃过开拓之苦的他,在封国以及对外事宜上,思维与认识至少没有被局限,建议决策上也更实际、灵活。>
针对曹彬的疑虑,向德明又提出了一种见解,那便是大汉更为成熟威力更大的第二代火炮,已然在各大军中及关卡、要塞中列装,封国若要,可将既有的第一代火炮划给封国,即便有些缺陷,但同样能使用。>
封国也没有嫌弃的余地,同时,可向封国收取一定的费用,由此促进大汉火炮的更新换代。甚至于,向德明还提出,若是朝廷不给,诸国也会想办法自行研发。>
火炮的技术,说难也难,但花费心思钻研,总能有所得,何况,封国也有的是办法从国内取得一些支持,除非大汉对他们闭关锁国,也只能延缓那个速度。因此,在火炮、火药这种先进武器上,没有太大必要对封国设置障碍。>
向德明的建议,显然给刘旸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并且越想越觉妙哉,于是,在认真的思虑之后,刘旸拍板了。>
从武库及军中,抽调“式”火炮一百门,配上弹药,援应林邑国,弹药附赠,但每门炮收取500贯的钱,运输则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世祖》 最新章节太宗篇46 军售、枢密院变局,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125/125671/2107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