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的强烈支持,原因有三,张知白进士出身,张知白是北人,张知白资历足够。>
而刘文济选张知白,则还有一层原因,君臣之间早有渊源,仔细追溯,那是二十多快三十年前,世祖皇帝最后一次南巡期间。>
行营过江陵时,世祖对湖北水师及江陵官场进行了一番整饬,当时留刘文涣、刘文济俩兄弟善后处置,张知白就是辅弼的僚属。>
当年,刘文济尚且年少,但那是他第一次真正参与并经受国家事务,还是大事,那段特殊的经历,是他的成长道途间的重要痕迹,意义非凡,对当时的人与事,记忆也很深刻,自然包括当时对他帮衬甚多的张知白。>
有此渊源,张知白也在快致仕的年龄,得以一举入朝,登堂拜相。正常情况下,对于一个庶族官僚而言,六十二岁还不登堂,也基本没什么机会了。>
而在端拱三年腊月,帝国中枢又发生了一件大变故,堪称彻底颠覆端拱朝局的变故,尚书令向德明于政事堂治务时间突然中风。>
当德高望重的向老令公被紧急送医的同时,也意味着大汉帝国的首相又要换人了。向德明的倒下,大出皇帝刘文济意外,也完全打破了他对朝局的构想与安排。>
依他本意,是想再维持当下的朝廷格局一段日子的,尚书令不好当啊,一个合格的首相更是难得。显然,在刘文济的心目中,向德明这个久经考验、知进退、有大局观的军政干才,就是一个合格的首相,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帝 政两届都能认可,这有利于帮刘文济维持朝廷的稳定。>
但是意外的突然降临,就是这般让人措手不及。实际上,以这三年来朝局的剧烈变化,尤其是人事权力格局的大变局,纵然向德明没有出事,想要再维持端拱初年的状态,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根本上,还是皇帝锋芒毕露,在实现对朝廷掌控的诸多动作下,产生的巨大冲击。只不过,很多事情,都不是刘文济能够完全掌控的。>
向德明之后,谁为首相,秉政执法,这成了刘文济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朝廷上下所关切的问题,几乎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就在刘文济头疼之际,宫廷之中又起幺蛾子了,应该说慕容皇太后又不甘寂寞了。也不知慕容皇太后哪来的精力,年近七旬,丧夫、丧子、丧权,都没有把她彻底击垮,临到人生暮年,还想着折腾。>
慕容太后相召,刘文济又不能不应,只能乖乖地前往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世祖》 最新章节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125/125671/2143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