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军溃逃,成了明末义军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他参考清朝,施行票盐法,不拘与商人大小,只要给钱就卖盐引,让其自行售卖。
这样一来,运、销都不归朝廷管,甚至打击私盐也不用了,不知道省去了多少的麻烦,但却得罪了大盐商。
所以,盐政是国之大计,不得不察。
听完了汇报,皇帝就转身去了附近的盐场,真切实地的去看看那些灶民。
在绍武初年废黜贱籍后,对于灶户就不再采取世袭制,而是进行招募制。
再加上大范围的晒盐法普及,使得盐民数量骤减。
也是如此,对待这些灶民,不能再采用以往的那种无本的征盐法,而是行饷钱法。
每月按时发钱,不允许灶民私藏,或者倒卖,从源头掐断私盐。
行走在盐田边,感受着海风的洗礼,朱谊汐忽然问道:
「盐商如何了?」
司徒鹤一愣,忙道:
「按府、县划分,县为小盐商,不得超过二人,府为大盐商,不得超过三人,盐商们每年花钱买盐引,再运往各地,不再行垄断买卖,官盐价格大降,故而相较于前朝,如今盐商倒是无曾经的那般桀骜。」
「是吗?」
朱谊汐却满心不信。
自古以来就没有完美的制度。
他从来就不相信商人的秉性。
利益,庞大的利益,足以让规矩都化为乌有。扬州城内,刘府。
在前明时期,盐商分为买盐的‘场商和运盐的‘运商,既买盐,又运盐的才叫总商。
明末时,扬州共有十二家总商,是扬州盐商的领袖,而刘家,就在其一。
随着票盐法的施行,刘府虽然没落了一阵子,但又再次腾飞,成为扬州首屈一指的盐商。
刘三爷名舍,自子让,由于在家排名老三,所以又称作刘三爷。
其盖的园子叫‘雁园,来历已不可考,论起园子中景致之美,也是在扬州数一数二的。qδ
这时,几个身披绸衣的大汉将手本递进去好一会儿的时间,园子中门大开,一个穿着簇新的穿绸长衫的老人,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地迎了出来:
「失敬,失敬,哪一位是赵先生?」
「在下就是!」
男人拱手道:「在下有要事在身,不便多聊,这封信是我家老爷亲书……」
言罢,就脚步匆匆离去。
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世祖》 最新章节第六十二章盐商(求月票兄弟们),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19/219738/1168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