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韩维没有功名,以父荫入朝为官。韩维此人有个显著特点,若是他生在周朝,那便是以礼乐安身立命的君子之表率。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绝非只是心地正直,有国家使命感的人;也不是博学多识、出口成章,纯粹会读书的人;君子还要仪表端正、举止得体,讲究一个“礼”字。这个“礼”也非普通的礼,而是一套极为繁琐复杂的礼仪规则。韩维从不会衣冠不整,举手投足都有规范,言行合乎“周礼”。那种风度翩翩、礼让谦和的风度,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外有礼,内通乐,年轻的韩维就有这样的修养。父亲过世时,时年二十八岁的韩维便闭门不仕。到了皇祐三年,时弊颇深,京城净是些四处钻营、急于进取的人,宰相文彦博为了一改官场风气,便推荐了韩维、王安石和张瑰三人。他说王安石恬然自受守、韩维好古嗜学,都是朝廷需要的人才。只可惜王安石与韩维一同请辞,不肯就职。后来宋痒举荐人才时,推荐了孔子后人孔宁极。当时孔宁极隐居在汝南,宋痒到孔宁极的住处,却在他的桌上看到了韩维的诗作,这才知道两人私交密切,平日相互唱和。宋痒喜欢韩维所和的诗篇,便舍孔宁极而举荐了韩维,说他少年清修,年将四十,也该出仕了。只可惜韩维还没有过够闲云野鹤、隐居交友的日子。一转眼又过了四年,欧阳修三番五次举荐韩维,向仁宗说,“韩家八子,绛、维、缜三子最为出色,然绛趋于同,缜趋于严,独维适于正。”于是仁宗命韩维进了太常礼院,专管国家仪典,祭祀礼乐。而后来英宗选韩维当太子幕僚的理由,也是看中了他身上的这种气质。希望由他教导赵顼,能让太子学学那种气质。但是,在司马光眼里,韩维进入官场靠的是父荫,没有参加科考是“硬伤”。外表看起来再正人君子,腹中没有真才实学,并不能称为“表率”。如今做了“潜龙人”,以帝师自居,你便敢在朝堂开口说话了?王广渊摸透了司马光的心理。只要韩维支持自己的奏折,司马大人就一定要借机显示一下自己的“真才实学”。不过,不得不承认司马大人提出的举措,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王广渊本来认为,司马光一定会在自己那些改良方法的基础上,修改一些细节,提出一些新的方案,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但却没想到他是通盘推翻,而且彻底解决了火政的弊端。司马光的奏折就是想打王广渊和韩维的脸。我若想做,决计比你们做的好百倍、千倍,看看老百姓最后会记住这是谁的功绩?尽管最后的结果跟最初的预想稍有偏差,王广渊和韩维却乐见其成,他们都不是拘泥小节的人。王广渊是开国功臣之后,韩维是崛起的政坛家族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超侠寻宋记》 最新章节第四回 猫鬼传奇(55)——一双舞靴,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3/23465/29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