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浙江巡抚与江南提督联名的奏折中。浙江巡抚张勋因为暂时没有打回浙江的兵力,所以成了江苏议会的筹备总负责。江南提督王有宏一个武官,当上了副。江苏议会临时议长则由两江总督瑞方大人充当。这三个铁杆保皇派摇身一变就成了维新先锋。
对于慈禧的政治腕,袁世凯佩服的五体投地。慈禧把握住了当前的政治命脉,也就是说,士绅追求的是“维新”,而不是“立宪”。能富国强兵,在科举废除的时候,能让士绅们有出人头地参与政治的会,这就是绝大部分士绅的想法。士绅们也根本不懂立宪与维新的区别,他们错误的把立宪当成了维新的全部。
与士绅的普遍追求不同,袁世凯统领的北洋集团所设计的“立宪”,核心是要建立“责任内阁”,而并非“立宪普选”。主推的那个“责任内阁制”,是对北洋集团量体裁衣搞出来的东西。若是袁世凯的“立宪方案”一旦通过,袁世凯就能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立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夺取了内阁各部人事权的北洋集团,也就正式压倒了所有的政敌。所以,慈禧现在不搞责任内阁,而是推行了“皇权宪法”,可以说把袁世凯的如意算盘一举给击破了。
这等深刻的认知,以及敏的应对,让袁世凯对寿命将尽的慈禧真的是又敬又怕。
朝野对三个铁杆保皇党搞的立宪维新根本不看好。这三个保皇党渣渣领头的是满人,另外两个则是武夫出身。他们哪里懂什么“立宪维新”啊。
现实远比想象更神奇,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江苏的议会就开张了。这届议会全程“江苏过度议会”,每县选议员三名,任期半年。主导下一届议员选举工作。
很多年后,在遗老们联合编撰的《皇清立宪录》一中,有一个非常有的细节,王有宏给了张勋看了一份立宪计划。张勋看完之后迟疑着问道:“这是徽墨写的?”
王有宏奇曰:“卑职用墨从不问来处,大人从何而知?”
张勋答曰:“墨有臭味。”
王有宏笑答:“不知墨从何来,能写字即可。”
两个武夫正经八百的讨论起文具用品,本来就是奇事,为何要在这本为满清歌功颂德的里头记载此事,很长时间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写的人很懂得“为尊者讳”的原理,其实当曰的讨论根本就没有这么文静祥和。张勋指着王有宏的鼻子大骂,“你抄人民党的人大选举流程干啥?”
王有宏立刻回了一句,“难道抄北洋的不成?”
张勋一时为之气节,其实这次的事情主推者是王有宏,而不是张勋与瑞方。而人民党对于选举制度从来没有藏着掖着,王有宏得到这个流程不用花费什么力气。
看张勋根本就不同意这个方案,王有宏劝道:“大人,人民党歼恶之处在于他们选出的都是泥腿子。大歼大恶必有大智大勇。咱们虽然利用了这个规矩,可选出的都是士绅。江苏乱党多要依靠士绅,咱们把士绅拢在议会里头,不比把他们推倒乱党那里强么?更何况《钦定宪法大纲》主推的是忠君,按这组建起来的议会,想不忠君也不成。”
这种有礼有节的建议算是得到了张勋的默许,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张勋相信与人民党进行了惨烈战争的王有宏绝非一个乱党,而且张勋自己完全没有组织议会的思路与能力。不过张勋敏锐的指出一条:“士绅们能不能当议员必须经过我和你的同意。”
王有宏答道:“天下皆知大人为人忠义,讲义气。上要报效朝廷,下也知取信百姓。若是立军令而不守军令,不如不立。请大人三思。”
张勋虽然没读过,却是个聪明人。他立刻就明白了王有宏的意思,郁闷半晌,张勋才答道:“就如王提督所言。”
临时议员的选举不是普选,而是推荐制。由各地有功名的士绅们开个会,然后推荐出德高望重的临时议员。王有宏特别强调,选出的议员不得选举有举人功名的士绅。若是有了举人的功名,只要肯花钱,早就能担任官职。其实有钱秀才当官的也不在少数。王有宏的强调是针对那些无法出任官职的士绅发出的强烈信号。广大的下一届正式议员们也会从他们当中选出。
江苏临时议会的成立大会,“前临时议长”,两江总督瑞方在奏折里头有着详细的描述。“议会成立曰,诸议员朝北而拜,恭祝太后老佛爷与陛下金体万安。”“议员于临时议长带领下,诵读《钦定立宪大纲》。”“第一曰议会议题,商讨讨伐安徽h匪之事。”
这都是面子功夫,士绅们身在地方,知道地方上的问题。效忠朝廷或许应该,不过士绅们既不懂打仗,也没义务打仗。头两天敷衍了事之后,各种关乎地方上的议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赤色黎明》 最新章节二十五 维新志士与革命志士(一),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3/23858/38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