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咐说:“拟旨,着老十四回京述职。”>
“嗻。”玉柱丝毫也不感到惊讶,老皇帝的脾气向来就是周而复始的异论相搅。>
和老四恳谈了之后,再叫老十四回来恳谈,这才符合老皇帝的多疑个性。>
背着廷寄的信使骑马走了之后,老皇帝强打起精神,分批次的接见了王公大臣们。>
值此君臣相疑之时,老皇帝的此举,意义极为重大,属于是典型的大事不糊涂。>
老皇帝召见重臣们,说了些啥,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老皇帝还可以坐几个时辰,和重臣们说说话。>
试想一下,可以连续坐几个时辰的老皇帝,显然还没到油尽灯枯之时。>
客观的说,老皇帝在位五十六年了,普天之下,大多是老皇帝提拔重用的心腹之臣。>
老皇帝和重臣们闲聊的时候,玉柱也在座。>
只是,玉柱心里有数,一直不吭声罢了。>
老皇帝命玉柱总统御营事务的旨意,发的是明诏,大家也都知道了。>
也正因为如此,满洲的王公大臣们,对玉柱在老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此时并不是彻底腐烂的晚清,满洲王公大臣们确实有不少庸人,但旗下的人才尚未凋零殆尽。>
明眼人还是不少的。>
说白了,值此危急关头,老皇帝肯把后背交给玉柱去打理,已经印证了极大的信任。>
皇帝宠信谁,谁的影响力,就会被放大很多倍。>
比如说,按照大明朝的规矩,东厂天然拥有监督锦衣卫的权力。>
可是,嘉靖帝时期,就连提督东厂的大太监黄锦衣,都要跪见陆炳,毕恭毕敬的称呼一声:陆爷爷!>
抓老鼠的猫,反而要跪见大老鼠,何其荒唐?>
由此可见,皇帝的宠信,才是影响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盛宠比实际上的官职,厉害得多了!>
满朝重臣,地位比玉柱高的满洲大学士,还是有几个的。>
至于,世袭罔替的宗室亲王们,就更多了。>
但是,老皇帝于危难之时,偏偏选择了玉柱来主持大局,这就很容易引发众人的联想了。>
客观的说,在老皇帝的刻意栽培之下,别看玉柱的年纪很轻,官场资历却异常之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骗了康熙》 最新章节第614章 主持大局,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32/232059/61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