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通行证。
汉朝的驿卒们也有了统一的着装,他们戴着绛红色的头巾,穿着套袖,远远一看就能认出他们的身份,而这种统一的制服设计和后世快递员着装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便识别,也让驿卒们在执行任务时更具威严。
到了唐朝,驿递系统不仅服务于国家政令的传达,也开始向民间开放,商人和普通百姓也开始依赖驿站进行货物运输和通信。
到了宋代,驿递系统变得更加精细化,中后期也允许民间文书附递,普通百姓可以通过驿站传递信件,解决了民间通信的需求。
这一制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民间的交流,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过到了现在的大明朝,驿递似乎回到最初的目的,那就是保证朝廷政令畅通。
官员们有书信倒也可以通过驿递传递,只是并不对平民开放。
“东南沿海省份其实早就有民信局,只是一般只在省内传递书信、货物。”
没想到,劳堪马上就对魏广德话给出了回应。
“民信局?那是什么?”
魏广德好奇问道,听到这个词,魏广德就有种回到民国时期。
“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创办,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赚跑腿钱的商会,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
劳堪在福建干了多年,对当地民信局还算熟悉,很快就把情况给魏广德说了个清楚。
魏广德越听越觉得就像后世的邮电局,送信和货物,还办理电汇。
当然,服务过程中也收钱。
之所以覆盖范围狭窄,主要就是不管是书信还是货物,都是依靠原来的商路运作,也就是在本身经营之外,顺便帮平民带点货物、书信和银钱。
“若是朝廷把驿递也如民信局那般运营,任之以为如何?”
魏广德尝试着问道,“当然,民间书信、货物不必急递,只需每日如普通公文般在各驿站间相互接力传输,收取银钱算做驿递收入,抵扣维持驿递的费用。
如此,驿站每年向当地官府索要的驿站银也可以减少一些。”
明初驿站是徭役制,驿卒没有工钱,算是充作徭役。
不过这样运营后发现,驿卒频繁变动让驿递效率变得极差,于是改为雇佣专门的驿卒完成工作,而所需银两则是地方官府向地方摊派,也就有了驿站银这一项。
而且,驿站往往还会把驿站周围的土地圈起来,算做驿站田地进行耕种,满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隆万盛世》 最新章节1375驿递,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69/269095/1297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