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都不比高站在关墙上的那些达官贵人低。>
这代表着只要大汉有需要,那他们就会有不惧死难的信念,尽自身最大的努力来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
当这样的两支精兵集合在一起后,他们即将要进行的任务势必是最艰难的,但同样的,当下大汉中同样也唯有他们,才有可能完成那最艰难的任务。>
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心中充满了自信。>
站在关墙下的诸葛亮,俯视着下方眼神坚定的万余精兵,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万余精兵最前方的那道身影上——汉左中郎将邓艾。>
诸葛亮是不打算亲自领军前往定军山的。>
这倒不是他畏于路途中的艰辛困苦,只是要想成功翻越百里群山到达定军山,单单靠这万余精兵肯定不行。>
后续的粮草水源供应,后续的其余大军开拔,每一件都是繁重到难以想象的事务。>
且这种种事务,都极为重要。>
若这些事务一旦出了差错,莫说梁州最后的希望将失去,就是这先期进入群山中的万余精兵,也很可能会面临着崩溃的境地。>
故而他必须留在剑阁中,亲自为大汉,为糜旸,把关着这些事务。>
除去这个原因之外,诸葛亮还考虑到前线指挥权的问题。>
虽说糜旸目前是行大将军,但他终究还未真正开府治事,在军队的指挥权上,行大将军与丞相之间,很难说谁该听谁的。>
甚至这种难说,还不仅源于职分上,还源于人情、世故、法理上。>
诸葛亮深知,军队中最忌指挥不一。>
既然如此,他便最好不到前线,这样可以让糜旸有充分发挥他才能的空间。>
更何况诸葛亮也知道,若是糜旸得到了大量有生力量的支援,那他一定是有办法扭转战局的——至少可以保住梁州不失。>
这是糜旸之前多项的光辉战绩,塑造出的世人对他的自信。>
诸葛亮见到邓艾的脸上,有着急不可耐的神色,他的嘴角露出几分笑容。>
在决定自己不亲自领兵后,诸葛亮曾在心中考虑过许多领兵的将领人选,最后他力排众议选择了邓艾。>
精兵唯有配强将,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
邓艾的能力在南中一战中,早已展露峥嵘,而从心志方面来说,目前剑阁内或许邓艾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场东风 赠你精兵,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80/280896/50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