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了不少失地。>
最重要的是,张飞的北伐举动在战略意义上来说,起到了牵制中原魏军的效果。>
若没有张飞围攻宛城,糜旸北伐关中时面对的压力肯定会大大增高。>
无论从哪方面讲,张飞的这次都应该得到封赏。>
可一切都很平静。>
只是就在众人以为张飞归朝一事,会这么平稳地过去之时,一道彻底引爆长安舆论的奏疏被送到了刘备的御案之上。>
这道奏疏是由糜旸亲笔写就的,奏疏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奏请刘备追封故大将军关羽为王。>
尽管在之前的日子里,追封关羽为王一事早已经在长安城内闹得沸沸扬扬。>
可那时候并未有朝廷重臣出来,发表过对这件事的看法。>
没想到的是,就在张飞回朝的第二日,身为大将军的糜旸会公开上书支持这件事。>
而当糜旸公开表态后,当即就有许多朝臣跟随糜旸一起上书。>
那些朝臣主要是以东州派与关西世家背景的为主。>
一语出,而群臣追随,糜旸第一次正式在天下人面前展现了他在政治方面的号召力。>
刘备在收到糜旸及众臣的上书后,并未着急下决定,他选择召开一次大朝会,来公开讨论这件事。>
尽管糜旸的支持者很多,尽管之前相关的舆论工作铺垫的很到位,可在这次大朝会上,还是有不少大臣公开反对这件事。>
反对的主要理由,无非就是刘邦的那句白马之誓。>
但单凭这一句誓言,可无法阻止能言善辩的关西大臣们。>
白马之誓的全部内容是:“非刘氏上所不置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击诛之。”>
很多人都只记住了誓言的前半句,却忘记了后半句,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这句不是刘邦的诏令,而是他对天下人做出的誓言。>
政治誓言的本质是——各得利益。>
没有功的人,不可以称侯。不是刘氏宗亲,不可以称王。>
这两句话相辅相成,而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白马之誓。>
许多关西大臣就举出了各种各样的例子——汉室四百年以来,多的是无功而侯的故事。>
而从那些故事中,那些大臣得出了一个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六百五十一章 刘张重逢 忠武王出,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80/280896/655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