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提出的求贤标准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可谓小中有大,实中有虚。>
曹操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力矫时弊,多次下求贤令,实行“唯才是举”。他不但不拘一格选用带兵打仗的人,如选“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列为名将”,武将成林;也很重视选拔多谋善治的治理人才,“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谋士成群;同时,还极为重视文人的培养和任用,开创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新局面,除他与儿子曹丕、曹植被誉为“三曹”外,还涌现出了“建安七子”和蔡文姬等一批建安时期优秀文学代表人物。>
蔡文姬就是建安时期与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女作家蔡琰,是东汉誉满天下的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化教养,史载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三字经》说“蔡文姬,能辨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
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
蔡琰一生遭遇极为不幸,幼年曾随获罪的父亲度过一段亡命流离的生活。>
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为妻,不到一年,卫仲道咯血而死,因无子女回家寡居。>
二十三岁时,在战乱中被胡骑所掳,流落于南匈奴,嫁给胡人,生一男一女。>
曹操与蔡邕交厚,素闻蔡琰才华,便遣使携金将蔡琰赎回,做主将三十五岁的蔡琰嫁给陈留屯田校尉董祀。>
董祀一表人才,通史书,谙音乐,自视甚高,但迫于曹操压力,只得接纳了蔡琰。>
次年,董祀犯罪当死。>
蔡琰摒弃前嫌,向曹操求情。>
当时公卿、名士以及远方的使者宾客坐满了一屋子,曹操闻报蔡琰求见,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在外头,现让各位见见。”>
蔡琰蓬着头,赤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楚,声音酸楚哀痛,众皆为之动容。>
曹操非常同情蔡琰一生三嫁,命运坎坷的悲惨遭遇:“吾亦同情汝之不幸,但判令已送出,奈何?”>
蔡琰说:“丞相马厩里有上万匹骏马,还有数不清的猛士,为什么舍不得让人骑一匹快马追回判令,救助一个将死之人呢?”>
曹操被其所感,即令人快马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话三国》 最新章节五八 图荆州计夺智取 宴铜雀武争文荟 一,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308/308979/83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