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17章 座宝山而不知

第417章 座宝山而不知(3/8)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驼纽,通高两公分多一点,印宽还是两公分多一点。

和之前那方《闽越王印》如出一辄,雕工还是一如既往的粗糙。

再看印文,汉篆阴文:归义候印。

还是官印?

《后汉书·百官志》: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凡少数民族举族投附,中小型的部落酋长大都会封为归义候。

包括之后的曹魏、蜀汉,再之后的西晋,以及五代十六国时期的王朝都有过封赐。特别是北方地区,匈奴、鲜卑、羌、奚、月氏、契丹……各族各部多如牛毛,各朝赐封的归义候没上千也有七八百。

所以,这又是一件不怎么好考证来历的物件。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心头又浮出一丝熟悉的感觉,与上次在段牧家,看到《闽越王印》时一模一样。

但李定安很确定,不管是前一方,还是这一樽印,都是第一次见到实物。

估计是什么文献中看到过,或是谁提起过,一时想不起来。但至少说明,有很大的可能,这件东西有点来头。

暂时没什么头绪,李定安随口问价:“甘总,这一件多少?”

“三百五十万!”

还是有点高。

李定安不置可否,再看第三件。

明代刻本,《陶志》。

这本书成书于明朝晚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为全面的瓷业生产的专著,其中记述了从唐到明朝之间,各朝各代各种瓷器的原料产地、生产关系、制作过程、窑场建筑、窑器品种等等等等。

所以这本书被许多陶瓷研究机构,当做复原古瓷的参考资料之一,包括建窑盏,以及被称为“广厦千间,不及破瓷一片”的汝瓷和均瓷。

当然,都是现代印刷版的资料,古籍版的《陶志》李定安还是第一次见。

抛开《陶志》本身的价值,明代内府(皇家)刻本也很少见,虽然没有宋刻“一页宋书一两金”那么夸张,但同样珍稀。

转着念头,他翻开书面……嗯,有字?

不是书中本身刻印的字体,而是后写的钢笔字……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写满了绳头小楷。

脑子有病……这样一来,这书岂不是废了?

至少也废了一大半……

他愕然抬头,甘卉笑了笑:“买来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这本,李老师看着给点就行。”

看着给点?

这根本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就没见过这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最新章节第417章 座宝山而不知,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313/313126/43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