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名罗罗。虽然出身之时,有过种种异象,但是这位王子的青年时期与其他刹帝利贵族并没有区别,他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
但是在他二十岁左右之时,忽然厌倦了声色犬马的贵族生活,开始思考生死之间的问题。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独自离开了王城,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以示入沙门之中修行。
沙门,便是燃灯开创,经他众门徒发扬光大的一种修行派别。与婆罗门相对,反对种姓制度,以世人皆如恒河之沙,不分高低贵贱,因此名之沙门。
沙门修行,以持戒、禅定、修慧为核心,最终内心安定,智慧通达,了除烦恼,成阿罗汉果,证菩萨行。
在乔达摩悉达多入沙门修行之时,正是印度神域十六国争霸之时,各种异于婆罗门的思潮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沙门诸派与耆那教之法。
耆那教也是当初阿德罗斯所传,他将自己领悟的瑜伽之法,传在印度人间,经过数百年时间,传二十四代,此时的传人,已经集耆那瑜伽之大成,名为筏驮摩那。
其弟子们尊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
乔达摩悉达多来到了诸法派争锋最为激烈的印度神域中心国度,摩竭陀国。此时的耆那教尊者大雄,正在此处传道。
这位远道而来的王子,虽然从沙门修行,但是却也在跟着研究耆那教之法。最终,参照耆那教法门,他领悟了持戒的终极寓意,达到正智、正信、正行。
在与诸法派之人的争锋之中,他在首都王舍城托钵时引起了频婆娑罗王的注意,国王劝他放弃出家并交给他一支军队,他拒绝了,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禅修。
之后,他从学尸弃菩萨化身的阿罗陀迦兰,达到“无所有处定”。阿罗陀希望他留下,但他因为不满足于此而退出;他又从学毗婆尸菩萨化身的郁陀兰弗,达到更深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即泯“想”和“非想”的差别,住于“平等寂静”的知见,感到心似乎与“不动的真理”合一,此为禅定最高之境。
尽管达到了禅定修行的最高境界,能够智慧通达,了除烦恼,但是禅定之外,乔达摩又感觉自己的内心开始摇摆了。
于是,为了达到更高深的觉悟,乔达摩悉达多在与耆那教的大雄尊者论法之后,得到了对方的苦行指引,便开始了为时六年的苦行生涯,摧残自己的身心。
释迦离去之日,便是大雄寂灭之时,他寂灭的时候,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希腊之紫薇大帝》 最新章节第二十五章 古佛传灯,释迦求证之路,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63/63414/51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