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镶之;后营绯红旗,以玄纁镶之。
五营赤色,一队一队地排过去了。这时,街两边围观的百姓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自东至西宽阔的朱雀大街上,李如楠这个主角就好像个耍猴戏的一样,头戴紫金冠,身披亮银盔甲,骑着掣电追风的宝马翠花,当先而行。京师三大营的将校官们威风凛凛,紧随其后,接着是八百名御林军组成的护卫方队,黄旌白钺、金瓜银锤、前呼后拥。
紧接着在紫金龙旗的导引下,一万余名最精锐的铁甲骑兵开过来了。但见刀枪剑戟如森林般的无边无际,旌旗蔽日,飘摇着龟蛇龙凤之形。马蹄声如雨击鼓点,轰鸣在人们的耳际,那真是兵强马壮,天下无敌。骑卒方阵过后,在刀斧手的押送下的一辆孤零零的囚车,李平胡塌着眼皮,垂头丧气地蹲在里面。
万余铁骑穿过朱雀大街,经德胜门,耀武扬威一番,出西门,回到西郊军营。早在那里等候的皇长子朱常洛率领李如楠以及内阁众人押着李平胡来到北城太庙,这就是所谓献俘于太庙。
太庙大殿前,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香烟缭绕中,宗正府的一个白胡子老头摇头晃脑的读了祭文,告捷于列祖列宗。而后,将李平胡押了
过来,按于地下,命令他向朱氏的祖宗三叩头,以示臣服,献俘仪式结束后,众又人押解着大宝贝李平胡来到承天门。
承天门前,万历皇帝戴十二旒冠冕,率文武百官,接受了献俘仪式,整个过程繁芜无比,等到结束的时候,已经快到天黑了。
被折腾的头昏脑胀的李如楠从心里狠狠的鄙视了万历皇帝一番,看着只剩下了半条命的李平胡,李如楠的心里居然还有几分同情了。
万历皇帝折腾这么一出,既是为了炫耀,同样也是为了震慑诸国,不过这震慑的效果究竟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程序走完了,接下来就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这一遭漠北大战,李如松虽然损兵折将,但总归是赢了,斩杀蒙古,鞑靼上下数十万众,又寻回了传国玉玺,万历皇帝就算是再怎么吝啬,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表示一下了。
次日,还是在乾清宫内,万历皇帝再度临朝,先是追封李如松为定远伯,之后又加封太子少师,谥号武穆。
对辽东,万历皇帝也做了一番安排,李成梁继任辽东都司都指挥使,李如楠献宝有功,虽然无诏擅自调动兵马,功过相抵,赏赐黄金五千两,锦缎五百匹,御马一匹,李如柏等人各有封赏。
虽说人死了,就算是再怎么追谥也无济于事,可是这个时候的人在乎的偏偏就是这些,朝中那些大臣,争来抢去的,到头来争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这么个身后的名。
武穆:《汲冢周书》称:“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諡法》称:“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这么个谥号,也算是对得起李如松了,历史上能得到这个谥号的哪个不是赫赫有名的战将。
最早的有平息了安史之乱的唐代名将李光弼,抗金名将岳飞,后周的开国名将高怀德,李如松能在其中排上一个名字,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李家虽然是自李成梁时兴起,可是真正能称得上是名将的,也就是李如松了,以他为代表的李家和以麻贵为代表的麻家被并誉为“东李西麻”,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指挥了一个半,攻,必克;战,必胜。
综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打的气壮山河,龙山奇袭战一剑封喉,就算是朝中那些一向眼高于顶的士大夫说到李如松,都不得不赞上一句:“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在李如松指挥的所有的战斗中,他始终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或许李如松不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更谈不上知书达理,他桀骜不逊,待人粗鲁,但这些丝毫无损于他的成就与功勋,因为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智勇双全、顽强无畏的军人。
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若放在日本战国的战场上,李如松绝对是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的结合体。他虽然是一个武将,但并非一个粗人。他真正尽到了一个军人的本分。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将星虽然已经陨落,然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杀明》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四章 恩赏,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9/9804/22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