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中期,由于台湾文学作品低迷,也由于中国近代文学界的顶尖研究学者夏志清的推崇,张爱玲的作品已经在台湾开始流行,并被台湾的文学界青年所推崇此时,张爱玲的最新作品短篇小说《五四遗事》也在台湾的《文学》杂志上首次发表到了50年代末期,张爱玲在台湾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名声,甚至出现了一大批最最早期的“张迷”
而在这帮台大的文学青年中,白先勇王桢和陈若曦王文兴欧阳子等,还有张学专家水晶都成了铁杆“张迷”,张爱玲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是神明式的人物了
这次张爱玲与她的“张迷”们在台北酒楼见面以后的第二天,张爱玲就在王桢和的陪同下,从台北坐火车来到了王桢和的老家――台湾东海岸的花莲地区♀也是她请麦加锡特意安排的一次旅程,因为在美国文学杂志《新声》上,载有作家王桢和的一篇乡土小说《鬼?北风?人》,在花莲游览,张爱玲对一切都很好奇
当天吃过午饭,张爱玲请陈若曦陪她上街买衣料送给王桢和的母亲她们坐三轮车逛街,看着台北街头的景象,张爱玲不住地说:“好几年了,台北一直给我不同的印象到过台北的朋友回到美国,便描写台北的样子给我看,每一次都不一样♀一次,我自己看了,觉得全同她们的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我看着竟觉得自己忙活不过来!”
陈若曦还这样回忆道,这次的张爱玲和那天在酒楼席间不同的是,她很健谈,滔滔不绝地讨论老式的发髻,香港的旗袍,女人的腰肢等――她始终更欣赏中国女性的美,对服装发式衣料色彩等都见解独到
这短短半日的相处,让陈若曦记忆了半个世纪,她后来在文章中一字一句地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张爱玲,动情地这样评价:
“张爱玲以世界人自居,超越地域她是一个天塌了也面不改色的人,每个动作迟缓而稳当,极具有耐性”
“无论走到哪里,张爱玲都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的敏感和率真造成她的不平凡♀真是我见到的最可爱的女人;虽然同我以前的想象不一样,却丝毫不曾令我失望”
在花莲市,张爱玲心情好,脚力也浆她不顾长途乘坐飞机而微微肿胀的腿,游了许多地方,但花莲有条“上海街”,不知她去过没有她是好奇心很强的,而且无所忌畏,听说花莲有个“大观园”,她也要起兴一游
“大观园”那其实就是许多酒家的集中地,有点像美国的“红灯区”,就是花莲的南京街与仁爱街转角,王桢和称之为“甲级妓女户”,是妓女的集中的营业区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最新章节第一六四章 张爱玲的“花莲行”的记忆,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4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