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部中篇小说,而《北地姻脂》已经具有长篇的规模更不同的是,《金锁记》集中于七巧长安两个人物,而改编后的《怨女》则果断地舍去了长安的故事,而集中浓墨重彩于七巧一个人(书中七巧改名为银娣)
但是,张爱玲对银娣的处理与七巧不同七巧是一个戴着黄金枷锁的心理变态的疯子,银娣则只是一个平常的有心机的却又多遭不幸的妇人七巧极度压抑的情欲报复欲,在银娣身上都淡化了平静了♀多少反映出张爱玲经过近20多年的磨难之后,张爱玲对人生看法的改变
以前(40年代),她在反驳傅雷批评文章里早就说过:“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毕竟不多,时代是那么沉重,不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的♀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个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我特别喜欢张爱玲这段名言)
银娣异于七巧的,就是银娣在于从极度的歇斯底里变作了苍凉♀种苍凉,主要体现于银娣在男人世界里所感受到的怨愤,她对三爷的痴情与无望¢的因素青春的记忆与伤感,在《怨女》中得到了极大的突出说结尾时,不再是曹七巧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而是银娣关于青春的苍凉回忆
她,一个被金钱吞噬了的女性,在生命的最末的时光,她想起了什么呢?
银娣只能在遥远的回忆中感受青春些微的闪亮了,然而,那只不过是她做姑娘时一个男人对她的调戏,那个人在门外喊着她的名字:“大姑娘!大姑娘!”仅仅只有那样一个男人!从来没有人爱过她
张爱玲在《怨女》一开头,就是大力刻写女主角在麻油店的情况,不只是随便提一提,交代交代就算了因为麻油店里的生活,对女主角为何肯嫁给一个残废的阔少,有很清楚而深刻的解释――一位受过贫穷之苦的漂亮女子,对于贫穷有潜意识的恐惧:
“邻居婴儿的哭声,咳嗽吐痰,鞋底擦来擦去,擦干楼板上的痰,气哄哄谈话的声音,这些熟悉的声浪都退潮似的离得很远,已经渺盟没钱的苦处她受够了,无论什么小事都成了心事,能叫人受气,结仇”
“女主人未出嫁时,是麻油店那一带男人们的暗慕对象,使她更为自己的美丽而烦恼她的情感很复杂,她曾心里看上一个人,却又的与那人一起的生活,是她所熟悉又憎恨的贫穷和平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最新章节第一七七章 张爱玲的“怨女”的记忆,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40/18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