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给予《合花列传》以极高的评价,称其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它自然是在推重之列
《合花列传》通篇用的是吴语(即苏州话)创作,全书的对白都用苏州话写成的,对于不懂方言的读者来说,可为“天书”即便中国人来读,都会非常的吃力张爱玲自称“十四岁第一次看《合花》”,小时候她家的《合花列传》也是她父亲读了胡适的考证才去买的胡适对《合花列传》的推崇是以“平淡而近自然”为标准在胡适看来,那是文学上很不容易做到的境界,他视《合花列传》为奇书,比《儒林外史》还要符合他对于小说结构的设想
张爱玲翻译《合花列传》的念头由来己久“许多年来无原书可温习,但也还记得很清楚”张爱玲当初在给胡适的信中就明确指出:“我一直有一个志愿,消将来能把《合花》和《醒世姻缘》译成英文”后来,来美国拜访胡适时,又提及此事,胡适表示支持
不过,她的生活一直漂泊不定,又有年老多病的赖雅在身边,她很难着手这项巨大的工程直到赖雅去世,自己并取得了稳定的经济毕之后,她才能按照自己的性情去翻译这部幼年时候就迷恋不已的“奇书”
张爱玲凭借她在上胡活多年对吴语的了解(吴语并非上海话,但上海有许多苏州人,而且上海话里有许多吴语词汇),准备想将这部《合花列传》分别译成了汉语普通话和英文版我们知道:即使将《合花》译成国语版,也得细心咀嚼,那么译成英文需要多少时间和心血也就不言而明,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是胡适没有完成的梦而今,张爱玲将要来完成这一巨大的文学翻译工程
单单以书名而论,原来张爱玲暂定为《loe
softhesea》,可是当时刊载译文的杂志《通俗小说专号》接下去的一篇就是《孽海花》,又是“海”和“花”,书名中两个字犯重,恐怕会使英语读者觉得中国小说千篇一律,连书名都编不出花样来张爱玲的好友宋淇先生认为,“合”即指上海,译名中应该将两字点出
《合花列传》由张爱玲先后译为国语版和英文版,于1981年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这方面多年来的一个空缺这项工作很艰巨,也很有价值,它是胡适工作的承续张爱玲的目的在于重新发掘或者说是“打捞”了一部古典杰作,使之进入传统文学的经典序列,与《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等一样并列而流传久远
《合花列传》的英译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后期才告完成,在香港中文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最新章节第一八六章 张爱玲的“圆梦”的记忆,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40/195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