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益州诸郡县中,无疑是身为帝都的成都中的流言流传的最为广泛。>
既然糜旸的文书已然送到成都,这就代表着那些益州士族无须再隐藏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自汉世祖创立东汉以来,东汉相比于西汉有个很独特的政治特征,那便是——清议。>
清议是东汉官僚士大夫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品评人物、时事的行为。>
由于东汉的政治总体呈现黑暗 的形态,所以东汉时期的清议,大多数是以批评态度居多的。>
再加上由于清议的参与者要么是世间的大名士,要么就是在朝廷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员,所以清议有时的确能起到改变朝政的作用。>
自刘备建立大汉之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所以他便在成都中仿照洛阳旧制,建立起一所供士子学习的太学。>
尽管刘备所建立的太学与当年洛阳城中的太学在规模上无法相比,但是在刘备的大力支持下,现今成都中的太学学子人数亦有千余之数。>
而这千余学子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乃是益州士族出身。>
不能说这千余学子都是存心要与糜旸作对,他们之中并不缺乏忠心为国的热血之辈。>
只是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也由于他们的见识不够,所以在暗中许多人的有意推动下,目前在太学中发生的清议,在整体上是抨击糜旸的新政的。>
目前在成都发生的清议之中,许多太学生借用各自的家庭背景,师门背景形成一个个团体,开始发出一声声对糜旸新政的批判。>
他们认为糜旸的新政一则擅改祖制,有专权跋扈之嫌,二则过于激进,势必会引起梁州一地的强烈动荡不安。>
“梁州牧,不知书。好大功,乱梁政。”>
渐渐的类似这种带有强烈攻击意味的言语,最近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中开始甚嚣尘上。>
正所谓三人成虎,在义务教育还未普及的汉代,舆论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在这种甚嚣尘上的流言之下,成都中许多本来保持中立立场的官员,士人,乃至于百姓都对糜旸心存疑虑起来。>
并且随着流言的不断发展,他们心中对糜旸的疑虑也变得越发深重起来。>
很快的这种言论,就连深居简出处理政事的诸葛亮也听说了。>
在听到最近成都中那种种对糜旸,对新政不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一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80/28089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