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朝代如何变更,社会如何变革,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
家人宗族观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在场的大多数出身农民的百余将校来说,你跟他们讲什么建功立业,讲什么国家兴亡,大多数人都很难有所感触,>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肉食者,他们没读过什么深奥的春秋大义,所以他们很难与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仁人志士产生什么精神上的共鸣,>
但要是跟他们讲保家守乡这四个字,>
他们都懂,>
他们也都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
糜旸通过自己的回忆,他用最真实的情感,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副屠城之后的人间炼狱惨象,>
这让众人听后,都感觉恍若身临其境一般。>
莫说跪地的这百余将校了,就是立在糜旸身后的于禁与关平二人,>
饶是他们经历过无数杀戮,但他们在听后,心中也久久无法平静。>
于禁虽原是曹魏中人,但出身并不高的他,心中也一直十分抗拒屠城这种行为。>
有些事看起来就像已经愈合的伤疤,但是当将其再度揭开后,>
最后就会发现,那个伤口依然还会流血湍湍。>
在糜旸最后的一声怒吼之后,跪地的百余将校的脸上,哪里还有方才的惴惴不安的离去之意,此刻他们脸上俱是气愤与后怕之色。>
气愤是因为孙权的屠城之举太过血腥。>
后怕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他们真的弃城而逃而导致公安失守,那江陵可能也会面临当年江夏所经历过的悲剧,>
这样的猜想,令他们心中后怕不已。>
幸亏大错还未铸成。>
气愤与后怕的神情交替闪烁之后,百余将校的脸上,最后都出现了悔意。>
糜旸见状,他起身来到跪地的百余将校之前,>
在这百余将校最前方,是糜旸刚刚点名而出的王安,>
糜旸俯身以手轻抚王安之背,>
他轻轻说道,>
“王安,王安,我担忧你这一去,江陵从此不安矣。”>
正如方才糜旸看似是问王安一人,实则是在问百余将校一般,>
如今糜旸这番话看似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四十四章 人心在我,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80/2808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