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撕裂明末 > 第一百零四章 朝廷的那点事

第一百零四章 朝廷的那点事(2/4)

上一页撕裂明末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钱、梁罢官、刘削籍。温体仁对钱、梁、刘的失败不甘心,又上疏揭露周延儒主试受贿的问题。他说。新科会元吴伟业携带妓女来参加会试,德行亏损;状元陈于泰文章太差,名不符实。这“两元”都是通过贿赂周延儒买得的。新科状元陈于泰在周延儒支持下,反唇相讥,说攻击别人的人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劣迹,所以企图通过诽谤他人以自救。

这场闹剧把崇祯帝给弄糊涂了。为了不偏袒哪一方,他把两方面的奏疏都压了下来,暂时不作处理,只是诏令会推,以增补因袁崇焕一案而空缺的阁员。

这次会推同样笼罩着温、周互相争斗的阴影。大臣们在上次经筵上发现,皇帝似乎对少詹事(掌太子府事的官)姚希盂有好感。因而会推一开始,许多人主张推荐姚希孟。不料阁员闵洪学坚决不同意。他的理由是,姚希孟在今科的科场中有涉嫌。所渭涉嫌,只不过是姚希孟在科场中说了儿句恭维周延儒的话。周延儒遂建议皇帝将少詹姚希孟提升为正詹。温体仁等人借此攻击周延儒是在培植党羽,周延儒的地位开始动摇起来。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春山东镇守李九成叛变,攻陷登州,并囚禁了巡抚孙元化。朝廷派兵部侍郎刘宇烈率兵征讨,无功而返。这时,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后金势力不断向关内扩张.统治集团内部又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弄得全国上下民怨沸腾。人们多认为宰辅不得其人,对周延儒的“秽迹污行”,群起劾奏。这对温体仁来说是一个干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到处煽风点火,唆使党羽弹劾周延儒。

温体仁弹劾周延儒用人不当,致使他举荐的山东巡抚孙元化丢了登州城。在明朝统治摇摇欲坠的情况下.这个罪责可不轻。不过,周延儒是崇祯帝十分器重的一位大臣,要想倾

覆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在崇祯元年锦州发生骚乱时。袁崇焕请求拨给军饷以平息士兵哗乱。诸大臣一致要求崇祯帝火速拨发内帑。唯独周延儒持不同意见:“军中一鼓噪就发饷,各边镇就会纷起效尤,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进一步分析了部队骚乱的原因:“军饷不如粮食,山海关缺钱银但不缺粮,为什么还会发生骚乱?准能肯定这不是某些边将在要挟袁崇焕?”随后,他提出了一套应急措施:“事情紧迫,还是得发饷。但这不是长远之汁,应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以微臣之见,作为军中的大将.提倡‘罗雀掘鼠’.自力更生才是上策。”崇祯帝几乎为周延儒的“雄才大略”所倾倒.从此奠定了周延儒在崇祯帝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撕裂明末》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四章 朝廷的那点事,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46/46154/110_2.html

上一页撕裂明末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