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温体仁等人的劾奏,崇祯帝并不以为然。后来,宣府太监王坤秉承温体仁意旨,诬蔑周延儒编造的“羲皇上人”这句狂言是皇上说的。其实这句话的发明者是王坤本人,并不是周延儒。崇祯帝见问题牵扯到他头上,于是将这句话提出来追问。周延儒有口难辩,加上温体仁一伙又揭发出他收受巨盗神一魁贿赂,他的一些党羽相继失势。处于绝望境地中的周延儒不得不急流勇退。以患病为名,辞官罢归了。
这样,温体仁顺理成章地成了内阁首辅。
一朝失势
温体仁一味醉心于排斥异己,打击政敌,感觉到自己树敌太多,恐怕会招致别人报复。为了不给别人留下把柄,凡是他呈给皇帝的上疏,以及内阁拟定的有关文件一概未存入档案,企图毁灭罪证。
在温体仁辅政期间,上疏弹劾他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不但没有扳倒温体仁,反而引火烧身。有的被罢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当场杖击而死。
但是阴谋家总有失算的时候。 明史记事本末
温体仁阴狠毒辣,表现之一就是对得罪过他的人一辈子也不放过。钱谦益被他排挤掉以后,一直闲居乡里,与当时一些文人儒士往来酬唱,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一日,有个叫张汉儒的地棍忽然找上门来,请求钱谦益帮忙办一件私事。钱谦益知道这个人品行不端,所以一口回绝了。张汉儒对这件事怀恨在心,竟然跑到京城告钱谦益的黑状,硬说他在乡里结交了一帮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
温体仁借这个机会逮捕了钱谦益等人。钱谦益觉得冤枉,遂向司礼太监曹化淳求救,说张汉儒之所以敢告这样的刁状,原是就利用温体仁与钱谦益之间的宿怨。他得知此事后,随即给温体仁打了个招呼。温体仁自恃皇帝宠信,又把这件事添盐加醋,密奏给了崇祯帝,要求一并处置曹化淳。曹化淳可不是好惹的。他所掌管的司礼监是皇帝身边的要害部门。明代专权的许多大宦官都出自这个部门。而且司礼监向来和内阁在权力控制上有矛盾。温体仁想乘机对司礼监进行压制和打击,但没想到崇祯帝把温体仁的密奏让曹化淳看了。曹化淳吓出了一身冷汗。温体仁竞想整掉他!一不做,二不休,曹化淳毛遂自荐,要求亲自挂帅审理钱谦益一案。
曹化淳派特务四出侦查,弄清了张汉儒的奸状和温体仁密谋的内幕。他把这些情况详细报告给崇祯帝。崇祯帝这才恍然大悟,知道在朝廷内已形成了一个以温体仁为首的朋党。温体仁一看大事不妙,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撕裂明末》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四章 朝廷的那点事,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46/46154/110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