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被困守在岛山城内,明军也得到了难得的休整良机,杨镐纵然心中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自打执掌军权,每日里只会催动大军进攻,不知道有多少汉家男儿都战死在了异国他乡,不单单是明军将领,就连普通的军士都满腹怨言。
杨镐不是个蠢人,他知道一旦激起将士们心中的怨愤,到时候倒霉的只能是他,虽然对李如楠心怀怨恨,却也只能下令围城。
李如楠也趁着这个机会,思考一下战后的对策,毫无疑问,这场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大明的胜利已经十拿九稳了,可是这胜利来的又有什么意义?
对大明,对朝鲜,对日本!
这场战争说白了就是一个疯子突发奇想,想要扳倒了老大,自己上位,结果拿着石头去挑战冲锋枪,住在老大门口的乞丐则遭了无妄之灾。
结果打到最后,扔光了石头的小弟被弹回来的石头,砸中了脑壳,艮屁朝凉,拿着冲锋枪的老大,在爽够了之后,发现子弹没了,至于那个乞丐,连手里的破碗都被砸碎了。
一场从万里二十年一支持续到万里二十六年的战争,成为主战场的朝鲜半岛,因为朝鲜政府不能对朝鲜半岛全境实施统治,故因为治安恶化、阶级矛盾极具尖锐、农民极端穷困、盗贼风起、朝鲜政府内部政治斗争及肃清等事件,导致整个朝鲜在战后几乎陷入瘫痪。
李氏朝鲜采取极端的中央集权统治,进而由于阶级差距过大,农民每逢春季,必然陷于穷困,故而对于国土的开发也被弃置一旁。加之流通经济不发达,民众生活基本是自给自足,以白银为货币进行的交易也无法形成。朝鲜民众之间只能进行着基础的物物交换和食料交换。加之战争开始后,朝军、明军、日军均在朝鲜实行就地征伐,因而粮食不足同治安恶化使得农民不得不放弃耕作而成为流民。
为了供给自身的李氏朝鲜,由于采取了过于严酷的粮食征收政策,加之日军的进攻,因而平安道在战后几乎被荒废,人口数量骤降。
驻扎在朝鲜的明军对朝鲜百姓进行肆意的掠夺,使得朝鲜的民众除了憎恶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外,明军也被朝鲜人当做所谓的第二侵略者而遭到朝鲜人的憎恶。
在战争初期,尤其是身份极其低微的朝鲜下层民众,趁混乱之机将存放确定身份的户籍书目的仓库纵火烧毁。
而日军由于朝鲜义兵的抵抗,从而对很多村庄实行了杀光、烧光的政策。这虽然以此可以用来证明日军的战功,但这也是导致朝鲜民众抵抗运动风起的重要原因。
而当初在日本国内战争时期,作为非战斗成员的百姓是作为保护的对象而不允许被杀戮的。
战争结束后,朝鲜对日本的敌意陡增,对于即便是希望进行正常的商业贸易的对马岛的宗氏依然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且禁止日本使节前往汉城,商贸来往的日本人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坐落于釜山的倭馆中。
对日本国内的影响,未出征朝鲜的大名对国内领地继续实施着太阁检地,这使得丰臣政权的统治力和官僚集团得到强化。
但战后,由于战争过度动员了兵役和赋税,西国大名均陷于疲敝,家臣团也产生了分裂,有部分大名爆发了内乱,这些都动摇着丰臣政权的根基。
另一方面,各大名中石高数量最大的德川家康,却只抵达了九州而未出征朝鲜,同比于西国大名因为出兵朝鲜而导致领内疲敝,使得德川家康避免了这一损耗,而这也成为了德川家康以后夺取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后掌握着和平交涉的主导权,成为了实质上的政权支配者。
由于丰臣官僚集团和势力急速膨胀的家康之间的矛盾,决定日本命运走向的关原合战,于庆长五年爆发。
取得完胜的德川家康取得了在日本国内不可动摇的地位,于庆长八年就任征夷大将军,开创了德川幕府。
随后在庆长十九年至二十年的大坂之阵中,德川家康灭掉了苟延残喘的丰臣氏,确立了德川氏对日本国内的霸权。由此,江户时代到来了。
而在战争过程中,出兵朝鲜的大名和部分朝鲜人私自定下了雇佣关系,因而战争结束后这些朝鲜人来到日本,向日本传授了各式各样的技能和学问。他们将朝鲜的儒学文化和书画艺术、带有大陆色彩的陶瓷器制作方法、瓦片装饰等技术传到日本,为日本文化增加了崭新的一面。
另一方面,日军在战争中俘虏了数量众多的朝鲜人以补充国内的劳动力,并且将这些被俘的朝鲜人作为奴隶向海外贩卖以谋取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杀明》 最新章节第十五章,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9/980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