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将辽东发生之事,对着李如楠细细的说了,李如楠闻言,顿时如遭雷击,他千防万防,就是怕家人出事,没想到他往朝鲜走了一遭,努尔哈赤居然真的反了。
李家九兄弟,如今就只剩下了一个李如柏,李如桢和李如楠,其余的六个兄长,都死在了努尔哈赤的手里。
如今老父李成梁忧愤而亡,李家这棵大树算是彻底倒了,身边的将官闻言,一个个也是恼恨不已。
傅成道:“大人!咱们即刻就杀回辽东去,为老督抚报仇雪恨,将那建州女真斩杀干净!”
杨元也道:“李大人!辽东出了这等大事,我等还是速速返回的好!”
杨元和陈愚忠自打被李如楠救了之后,就归了李如楠的帐下,虽然杨元的官阶还要高过李如楠,却一直以下属自居。
李如楠此刻面若寒霜,一双眼睛几乎都要喷出火来,咬牙切齿道:“努尔哈赤,女真鞑子,老子与你誓不两立!”
当即发布军令,所有将士登船,即刻返回金州卫,路上李如楠又把当下辽东的战局,向来福细细的问了。
来福料理了家中诸事,这才出来,适时杨镐已经就任辽东经略,李如楠一听,不禁心中大急,杨镐到了辽东,这么一说,历史当中发生的萨尔浒大战,岂不是不可避免了。
就在李如楠自仁川出发之时,辽东大地上,也已经是战云密布。
努尔哈赤已经探知大明征集了二十万大军,分四面围攻赫图阿拉。没两日的工夫,杨镐派来赫图阿拉城下战书的人便到了。
“近承帝命,征调将校。四十七万,统属杨镐。闻报跪降,性命可保。若敢拒却,犁庭扫穴。”
下战书的人才离开,探马便送来了情报,东路的刘挺已经兵出宽奠堡,西路杜松也已经兵出沈阳。
努尔哈赤闻报,当即召集了部署,道:“明军四面来攻,明国皇帝以杨镐统属诸军,此人朕也知晓,此前在朝鲜,他蔚山一战,累的明军折损甚重,如今来攻,却也无需惧怕他,传令各部兵马,全部进入都城,准备出征。”
众将领命,纷纷下去准备兵马。
两日之后,南面的探马来报,李如柏率六万人马出了清河城。不多时,西面的探马来报,杜松的六万人马已经过了抚顺城,正朝着赫图阿拉而来。
努尔哈赤召集众将道:“明兵已经分路进军,南路最先发现敌兵,清河虽近,但是路途崎岖,行军不能快,车辆不能重,所以不会是主力,他们先出现,是引诱我们向南进兵,而杜松的西路必然是精兵,宜当先破此路,只要击败了杜松的人马,其他几路便不足为患。杨镐自以为得计,四面出击,却不想犯了兵家大忌,管他记录来,我只一路去,传令下去,留下三千人马在赫图阿拉守御,其余所有兵马,全部向西进兵。”
次日一大早,建州的游骑探马发现,杜松的兵将已经行进到萨尔浒,此刻,明军打头的人马正要开始过河,奔向浑河南岸的界凡城。
明军队伍前面竖着一杆大旗,被山风刮得哗哗响,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杜”字,旗下的战马上,是一员虎将,单手提刀,头上没戴盔,挽着发髻,一脸横肉络腮胡须。
身上没有披甲,短褂没有系扣,寒风刺骨,竟然丝毫都不觉得冷,露出前胸腱子肉,像石头块一样,皮肉上满是伤疤,一看便知,此人是个勇猛无敌,久经沙场的悍将,正是杜松。
为了鼓舞明军的士气,杜松当先骑马下河,此时节,辽东大地上已经是天寒地冻,浑河水面上还没冻结实,大军一到,单单是这脚步震撼,就让河面上的冰开裂了,众军士一见杜松先行,也纷纷跟着下河趟水。
杜松的亲兵连忙追上,道:“大帅!还是将盔铠甲胄穿戴上,也好御寒,若是撞见敌军,省得麻烦!”
杜松闻言,大笑道:“入阵披甲,不是大丈夫。本将军自结发从军,到现在老了,还不知道盔甲重几斤几两,你想用它累老夫吗?”
躲在暗处的建州游骑,见明军过河,纷纷跑到浑河的上游,把木头的水坝,一口气拆了七八个,有土石的水坝拆不了,就打开闸门放水,浑河水眼见着上涨。
杜松带领的兵马,才过河一少半,也就是两万多一点的时候,水头轰隆隆地冲下来,转眼之间,河水从大腿涨到了肩膀,河里的兵马急忙往两岸跑,离河岸近的,逃上了岸,河中间的被水头冲倒了,有数百兵将都被河水冲走。
渡河的炮车、楯车、营帐等辎重,也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杀明》 最新章节第三章 萨尔浒大战,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9/980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