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生命中有一些欢乐再不能畅快地来到她这里了
抗战胜利后,社会舆论对张爱玲的指责已经使她不得不思考有关政治的问题,她虽为回避政治而将兴趣转移到电影剧本的创作与排演中,却仍将她的思考多少用文学形式表达了出来《十八春》与《小艾》是她思考的一次表露然而当大变动真的来到眼前,她的心灵却渐渐封闭起来,她变得越来越像她的小说《传奇》中的人物,深深埋在自己的那个空间里
1951年,《十八春》出版发行,《小艾》业已发表,张爱玲却再也写不出什么作品来她在上海没有工作,仅靠写稿为生÷中国的一派新形势对她来说是陌生的和惊扰的她常尘在自家的阳台上,默默地看着沸腾的上海,到处都是标语口号,到处都是兴奋的市民们的脸庞,以及让她听到的都是些颇为费解的政治术语
上海的灯红酒绿正逐渐被另一种热闹所替代,这对习惯于在上海繁华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安静的张爱玲来说是颇不习惯的她抱臂思考着,对自己的未来,甚为担忧
首先是她的出身,感到自己将是这个社会的重点改造对象她的没落贵族家庭虽然给了她很多的身心折磨,甚至逼她早熟,并推而广之认识整个人生的悲剧性,但她终归出身于这个家庭,有些习惯熏染极深她预感到自己将不适应这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她本来是逃避政治的,但最终政治还是找到了她的头上
其次,是她的那一段短暂的婚姻与胡兰成的婚恋,对张爱玲来说是苦多于乐,甚至也会因为它改变了她的后半生抗战胜利后舆论界对她的指责犹在耳边她实在不愿意再被人们提及这段往事到此时,她才切身体会到了出了名的苦恼
不错,她享用过出名的快乐,但她也深信这快乐不是永远的∈可而止,她从理智到天性上都倾向于此→命对于她来说,似乎已经过去了无论是创作生活爱情,张爱玲都达到过人生的高峰体验,她不再渴望出名,她已被名声所害;她需要的只是安静,能够静静地读些她心爱的书,品赏一点生活中的小乐趣,此外,无有他求因为她觉得,在生活中她已没有了任何动力,她已提前走出了她的生命
精神上,她始终是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现实里,张爱玲始终徘徊在新中国的门槛外〓府一直没有给她安排工作其实,她并不知道,社会并没有忘记张爱玲的存在文学界不少的朋友都在惦记着她,并替她着想∠海文艺界的第一号领导夏衍一直关注她,安排她参加上盒第一届文代会,安排她随文代团下乡参加土改工作,也一直在力图排除左倾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最新章节第一三二章 张爱玲的“犹犹豫豫”的记忆,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4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