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1949年以后的;然后,蓝罩衣,小小的平翻领齐耳短发,紧系着第一粒扣子的,是被抄走了所有衣物的50年代末期
张爱玲没有等到50年代末期,1952年她就走了,中国诸如衣食这些生活底子里,有热闹到单调的失落或许也是张爱玲忍痛离开祖国的原因之一因为她一到香港以后,马上又旗袍短袄红绸黑镶极度放恣地穿戴起来
张爱玲离开内地的原因可能并不复杂:她无法适应翻天覆地之后开始的新生活,她固执地保持着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比如她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摆出的衣不惊人死不休的执拗姿态
就像1951年春天,张子静最后一次与姐姐见面,再次问过张爱玲对将来的打算然而张爱玲深沉的眼光盯着墙壁,良久的沉默后,答非所问:“人民装那样呆板的衣服,我是不会穿的”
记得那次去参加 的文代会,在一片列宁装中山服后面坐着张爱玲,她旗袍之外还罩着一件白色网眼衫是那么的显眼;还有那天去街上领证件,她亦敢穿着雪青洋纱和湖色土布做的喇叭袖唐装衫裤♀就是爱衣成癖恋衣成癖的张爱玲在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中,她亦衣服寄寓于自伤自怜的怅惘
对于张爱玲而言,衣服恐怕永远不只是人体轮廓的烘云托月而已,衣服的深情款意,有颠覆沦落的寄托,也有生命状态的寄寓爱玲之对于衣服的牵挂挂,非一往情深一句了得还是她自己的概括最精辟: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在张爱玲的生命中,衣服是她最可靠的代言――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在张爱玲最放恣的岁月中,关于衣物有许多的故事,一件自己的衣裳就是一个自己的故事
衣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择离开,衣食上的困扰也是原因之一,这本是她生命里最有趣的驻留地也是她生活哲学与创作哲学的重要寄寓――不单单是因为安于生活,留恋华丽,怀念惬意其实有些华丽和舒适在哪里也不为她所有,但看着它们被毁坏还是令人伤心酸楚的事,她根本就是这样的人:喜欢安稳,不喜欢毁坏♀是她的哲学,在那些相信不破不立,有破有立的时代革命家的眼中,张爱玲的人生哲学只不过是胆小懦怯的妇人之见而已
但是,在亲历亲闻了两代亲人两个家族没落历程的张爱玲的眼中,还有什么比毁坏倾颓破坏更令人悲伤的事情?张爱玲在抗日战争的民族硝烟中曾记述了这样一段体验,是一次较为紧张的可又没有逃难能力的空袭中:
“我又是一个人坐在黑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最新章节第一三二章 张爱玲的“犹犹豫豫”的记忆,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40/141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