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 第一三六章 张爱玲的“毅然出国”的记忆

第一三六章 张爱玲的“毅然出国”的记忆(2/5)

上一页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后来有人姗姗然地说如果张爱玲留在中国,辗转内地,再多经过几年历练,“给生命加强一点受过折磨的活力”,或许会更加成熟,文采会更加飞扬;又说她离开上衡片生她养她的土壤,文字便失去了水灵与生命感,文字便枯萎失色,并以此认定她离开上海绝对是个错误♀里我不想做无谓的猜测但我认为张爱玲离开上呵绝对正确的

甚至几十年后,也有人曾说:如果张爱玲不走会更加放出异彩我不敢认同,历史也不可以假设,探究张爱玲不走会怎样,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苏青后来的命运:

1949年底,苏青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算是尝试进入新的生活,但一时却找不到工作,无法养家糊口

这时有个香港的熟人告之,香港《上海日报》想请一些当年走红的老作家写稿子撑门面,于是苏青便写了《市妇运会请建厕所》《夏明盈的自杀》等32篇稿件寄去,可是非但没有收到分文的稿酬,反而因“讽刺新社会”的嫌疑而受到上盒公安局的警告

这条路等于断了,那些应得的稿费,她怀疑是被熟人侵吞,托已在香港的潘柳黛代为讨要,也无结果,以致生活越发困顿

1951年,上盒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前去报名,但没有被录痊后来由夏衍出面才被批准

学习班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由尹桂芳任团长的芳华越剧团工作,为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写了几部剧本,都没有获成功(尹桂芳是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芳华越剧团是尹桂芳的私营越剧团)

后来,她又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于1954年5月首演,反响甚好该剧在参加华东戏曲观摩会演时,佳评如潮,演职员获奖的人甚多,获得演出音乐一等奖,可她这个编剧,却因为“历史问题”未能获奖,连苏青应该得到的剧本奖导演奖统统取消苏青愤然不平也无济于事后来,由她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在京在沪连演三百多超创下了剧团演出的最高纪录♀是苏青在解放后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其后,厄运突然降临她在改编历史剧《司马迁》的时候,曾写信向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讨教不料,在1955年“胡风事件”中,贾植芳被打成“胡风分子”,公安机关在贾植芳家炒家时,发现了苏青的信,苏青就此也被打成了“胡风分子”,被关进上海有名的政治犯监狱提篮桥监狱(也有的人认为苏青的被捕是受潘汉年杨帆案子的乾不管谁的乾,苏青坐牢狱2年)

1957年苏青被“宽大释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最新章节第一三六章 张爱玲的“毅然出国”的记忆,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40/145_2.html

上一页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