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事虽不成,但视死如归,坚持自己是出于情杀的目的,没有供出一个同志因此郑苹如与《色戒》中王佳芝是有天地之别,是冰火不相容的两个人郑苹如的牺牲,的确应使我们感动,所以在电影《色?戒》这样有意无意的污蔑之下,怪不得郑苹如烈士的家属在洛杉矶召开新闻发布会谴责台湾导演李安其实这并不是张爱玲的那部《色?戒》,虽然那铺天盖地的宣传都打着张爱玲的旗号,即使是大导演李安,也是小心翼翼地口口声声向张爱玲致敬,绝不敢唐突女作家的声名烈士家属只有谴责大导演李安了
这个故事看来是真实的,就是看从哪里来的故事素材?这个故事有很多的版本说法我们确认的版本就是40年代她与胡兰成恋爱时胡兰成亲口告诉她的一个内部消息张爱玲当时印象深刻,经过了数十年时间,仍然不能忘怀这个故事里面的动人力量不过在酝酿为小说时,她稍略作了一些改动:“王佳芝”本是国民党特工组织内部的人,并不是学生,在珠宝店里挑珠宝时,是汉奸易某自己瞥见珠宝店边忽然出现几个形迹可疑的男子,于是夺门而去,“王佳芝”也没有立即被捕,而是那易某故意装作丝毫没有察觉,她又去接近他时,被枪杀的其实这个版本已经被人们接受
胡兰成所讲述的,本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刺杀故事,但是张爱玲把它转换成了对人性脆弱的观察及对人类生活的反讽汉奸易某之所以落入圈套,自然是因为他的好色,这是人性脆弱的一面,而王佳芝充当诱饵,也是因为她对浪漫传奇的向往,对一种“顾盼间光彩照人”的自我感觉的渴望王佳芝的这种心理病缺与易某并无二致而且,她为崇高目标献身却又遭到目标设定者的窃议,设圈套者反而落入易某的圈套,恰恰显示出了人类理智背后的空妄与荒诞
也许我们应该理解在《色戒》中,张爱玲并非是要写一个真正要暗杀汉奸头子的女英雄,而是回顾她自己和胡兰成的一段情史,做一个历史性的总结,就是由于自己被那个滥情的汉奸引诱,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也许身未死,但心已早死了后来张爱玲最终离开上海客居香港,又奔往美国,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氛围中四处碰壁,后半生在困顿中挣扎,原因就是因为爱上了汉奸因此无法在自己熟悉的大陆和台湾的华语世界立足,最后在生活和精神上都孤独的死在美国这只是我们的臆想,也许张爱玲从来就没有后悔过轰轰烈烈的爱过一场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感觉张爱玲从没有后悔有过的这场难忘的爱情
至于,后来在时间上是否让张爱玲忘却了这场轰轰烈烈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最新章节第一七九章 张爱玲的“色戒”的记忆,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40/18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