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在佛法认识方面的误区。那就是,佛家并不是完全禁止吃肉肉滴,不过向大众提倡,最好吃【三净肉】。
所谓的【三净肉】就是满足如下条件的肉类:
一、眼不见杀,既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
二、耳不闻杀,既没有听见它惨叫的声音。
三、不为己所杀,不是专们为自己食用而杀的。
这是因为有些人有佛教的信仰,而在初始阶段还不能适应断绝荤食,故允许他们先吃【三净肉】。(这里多句嘴,在下每日无肉不欢,基本上就是吃此种肉类,呵呵)
其实这种理念儒家也有,孟老夫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于禽畜也,见其生不愿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正是此意。
当然,在现今老夫子这句话的含义,被误认为是——男人是做大事情滴,不该为那些繁琐小事操劳,而女人才应该是厨房的主事。要是孟老夫子挣扎着爬了起来,听后人如此歪解其意,多半是目瞪口呆且胸腹间有五味杂陈之感。按照现在话说,估计他老人家连死过去的心,都是有滴。
看看,佛菩萨慈悲都是为众生着想吧?不是非要给强锁在一间房内只是送上素食,不会让您在梦境中高呼:“我要吃肉肉!”,对不对?
关于第二个问题,先要强调的是;修行本属于个人自愿的行为,佛陀相对于不同根器的众生说法千千万万,只是由于慈悲故。要是你自觉过得还不错,就是不肯上船,他老人家真是拿你一点办法没有。
【崇高必至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些话语是佛陀为了鞭策弟子们努力修行,而讲出人生无常的道理。
单从老话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些道理来看,未雨绸缪总不见得是说件坏事吧。
当然一说到‘修行’这两个字眼,很多人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和尚或者道士打坐的场景出来。有些人还认为自己做好一个儒生,去专心研究学问就行,哪里还需要去搞那些个东东。
其实错了,那是因为您太小觑‘儒生’这个尊称的缘故。
儒家讲: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气质是实际的东西,不是空洞的理论。换句话说,学问修养高了,生理都会转变的,一步有一步的效验,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这是无法自欺的。但是,儒家日常也是需要静坐修行滴,只不过不一定是盘坐而是在座椅上正襟危坐而已。
证据,就在孔夫子和得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师》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二章三教浅析(十六),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92/15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