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然”,古人在孔子那个时候,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孔子一听,本来是屁股坐在两条腿上,一下子膝盖头就站起来问颜回说,你讲什么?“何谓坐忘?”你说说看,什么叫做“坐忘”?
颜回曰:堕枝(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你们学禅宗也好,学什么宗都好啦,学端午节的粽也好,就要记得,功夫要做到这样才行。“堕肢体,”身体没有了,没有感觉了,有些人打坐坐得好,老师啊,今天气通了,两个手印好像分不开一样。你既然晓得分不开,可见还有身体的感觉,何必来报告呢!你说,我现在好像两个脚麻过了,也不痛,不过仍晓得有两个脚,可见没有“堕肢体”。“黜聪明,”没有思想,没有妄念,没有杂念;可是并不是不知道,什么都知道,知道没有思想,没有妄念。“离形”,没得形体,“去知”,也没有智慧,就是不叫做智慧,还有一个智慧就不对了。有人前面还看到一团光,何必要你看到呀?用一个电灯泡就亮了,那个光有什么稀奇啊!那是你里头气血通过后脑神经,要通不通而生摩擦的作用,那不是道!搞清楚!老实告诉你们,有时候骗骗你们,好啊好啊!光啊光啊!你去光吧!有什么用!所以要“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与天地合一了。什么是大通呢?虚空是大通,四通章很妙吧!这种话绝不从孔子嘴巴里讲出来,孔子讲就没有价值了,孔子是用憋的办法去教育学生;他的教育方法是一路憋憋憋,绝不告诉你,憋到这样,颜回自己冲关了,颜回嘴里自己报告,孔子给他印证。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你看孔子之伟大!他说你到了这个境界啊,“同则无好也”,如果同到虚空合一,宇宙合一的话,没有是非善恶,也没有好坏,大通了么!到了这个境界,叫做“坐忘”,也可以叫“坐化”。
所以后来佛家的坐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罗汉得了道,自己最后要走,宣布死了,我那天走,再见,然后坐在那里,不要殡仪馆帮忙,本身一入定那个三昧真火热能一动,也不要木材,身体化成一阵光就没有了;不会留给你舍利子,子舍利也不留;高兴则留几个手指甲给你做做纪念,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个叫坐化。其次的坐化,就是坐在那里,**还在,也叫坐化。再其次的坐化,就是打坐达到了坐忘,身体没有了,“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也就是坐化。这是三种坐化。
“化则无常也。”佛学翻译的“无常”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师》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二章三教浅析(十六),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277/277592/150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