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刘秀君临天下 > 136、 孩子们

136、 孩子们(5/6)

上一页刘秀君临天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携带书面材料,来京汇报工作。

对于下面报上来的书面材料,他都一一披阅。

一天,在看陈留郡上报的奏牍时,刘秀发现其中夹着一片纸条儿,上面歪歪斜斜写着一句话:

“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觉得莫名其妙。

这上面明显是4个地名,但是什么可问不可问的?

他下令陈留郡的干部过来,想问个究竟。

陈留的干部来了,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刘秀盘问奏牍中纸片儿的来历,陈留干部不肯、也不敢讲出实情,就撒谎这是在洛阳长寿街上捡到的,误夹在奏牍中了。

(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

刘秀本来喜好谶纬,就转头问问在场的朝廷干部,这是个什么事儿。

可是,大家谁也不出个所以然。

刘秀是何等人物,觉得似乎有人要欺骗自己,十分恼火。正要发作,他身后幕帷中传来一句童音:

“这是这个干部按照郡太守的安排,在向朝廷报告工作前询问其它州郡的地亩和人口数,以免自己上奏的数字过高或者过低。”

这是他年仅12岁的四儿子刘阳的。

刘秀对老四是相当的喜爱,早就有重点培养和造就他的打算。

早先,刘秀安排最优秀的经学大师桓荣专门教授老四,还很早就把老四带在身边,让他观摩政务活动、学习大人们是怎样治国的。

现在,刘秀身后的幕帏中,老四刘阳就正在观摩实习。

很明显,刘阳的正是干部们应对上级的一项基本功。

在向上级报告事项以前,打探一下兄弟单位、兄弟地区的情况作为参考,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干部们的一种习惯和功夫。

刘秀听了仍然不解,就回头问道:

“既然像你的那样,为什么河南、南阳两地不能问呢?”

(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阳经过老爸允许,站出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河南是京城所在地,中央高级干部都住在这儿;而南阳是陛下的故乡,皇亲国戚多居住于此。这两个地方的人家田宅数目大多是违规的,不能作为衡量陈留本郡的依据。”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是啊,河南、南阳一个是京畿,一个是帝乡,不是高官云集,就是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秀君临天下》 最新章节136、 孩子们,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49/49367/137_5.html

上一页刘秀君临天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