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卫城主府内,李如楠正恭恭敬敬的跪拜于地,恭听圣训,传旨太监还没从京城出发,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万历皇帝对他迟迟不肯出兵已经有些不满了。
那传旨太监扯着公鸭嗓,抑扬顿挫的念着那谁都听不大明白的圣旨,李如楠也在心里盘算开了,只要再拖下去的话是不成了。
“李大人!接旨吧!”
那太监皮笑肉不笑的,双手将圣旨递到了李如楠的面前,临出京的时候,田义就已经反复的叮嘱过了,对待李如楠要客气,不能得罪。
要不然的话,像他这种从皇城里出来的贵人,怎么会把李如楠这么一个小小的正三品指挥使放在眼里,他见过的官员,比李如楠品级高的多了去了,在北京城就算是内阁大员见了他,哪个不是客客气气的。
李如楠谢恩毕,接过了圣旨,起身道:“公公远来辛苦,李如楠多谢了!”
那太监笑道:“李大人说的是哪里话,咱家临出门的时候,督公大人都交代过了,李大人是朝廷栋梁,在辽东这苦寒之地,为万岁爷镇守一方,才是真正的辛苦,咱家没李大人这番本事,只能跑跑腿,算得上什么辛苦,言重了,言重了!”
李如楠再谢道:“公公无须如此,督公大人看顾下官,乃是下官的福分,来人啊!带公公下去歇息,好生招待!”
那太监一听“好生招待”,顿时乐得眉开眼笑,他们这些太监哪个不知道李如楠就是个大金主,做着福寿膏的生意,说日进斗金都不为过,每年的常例,李如楠也都是送足了的,拿了人家的钱,还能不为人家办事。
那太监想着便道:“李大人!这出兵之事,可是万万不能再拖延了,咱家听督公大人说了,朝鲜那边事急,倭寇已然北上,朝鲜国王几次派人来北京求援,万岁爷这次也真是恼了,非要好好教训一下那些个不懂礼数的倭寇,麻贵已然兵进朝鲜,李大人这边要是再拖延下去的话,只怕会误了大事,到时候万岁爷震怒,就算是督公大人也不好支应啊!”
李如楠忙道:“公公教训!下官谨记于心,请!”
李如楠说着,对一旁侍立的来顺使了个眼色,来顺连忙将那太监请了下去。
等人都走远了,李如楠赶紧吩咐孙文,孙武两兄弟:“你们去将孙大人他们都请过来,有要事相商!”
这些年来,李如楠就闷头在金州卫发展自己的小势力,如今也算是有所成,这个时候他最为担心的就是自身真正的实力暴露在朝廷的视线之内,就算是要出兵的话,也需要好好的计较一番。
不多时孙承宗,冯仑,甘宁,傅成便全都到了,孙兴如今镇守盖州卫,赵老三镇守复州卫,都是不能动的。
当初两卫的知县,早就被李如楠彻底架空,如今三卫之中,李如楠已然通行上下,将所有权柄都抓在了手中。
孙承宗已经知道朝廷的圣旨又到了,也在为这件事发愁,他在金州卫也有些年了,这些年来,李如楠在做什么,他都看在眼里。
要是放在以前,孙承宗说不定早就跑到北京城去高发李如楠预谋造反了,毕竟孙承宗自小所受的就是忠君思想,天地君亲师都刻在了他的骨头上。
可是在金州卫的这些年,眼看着当初民生凋敝的三卫,发展成了现在这般景象,虽然百姓的生活称不上有多殷实,但总归衣食无忧。
孙承宗也不禁开始怀疑自己之前坚持的是否都是对的了,联想一下其他地方大明百姓的困顿生活,再看看三卫如今的光景,孙承宗也是感慨良多。
真正的儒家思想讲究的不就是救天下百姓吗?
如果李如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便是做了这个反贼的幕僚又如何?
更何况孙承宗在李如楠身边多年,也早就被当成了李如楠的嫡系,就算是他想要从这个坑里跳出去也不行了。
既然如此,孙承宗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所以事情一出,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李如楠和三卫的利益。
“大人!朝廷连降圣旨,这出兵之事怕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不过这兵该如何出,却好需要好好计较一番!”
李如楠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兵,就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派遣,如今的三卫和以前大不相同,原本三卫在李如楠刚刚接手之时,人口不过数万,可是随着这些年李如楠招揽关内流民,现在三卫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七十万,正朝着百万人进军。
小小的三卫之地,居然有数十万人之众,绝对能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杀明》 最新章节第六章 计议出兵,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9/980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