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贵派人通知李如楠的同时,李如楠这边也已经从沿途遇上的朝鲜难民处得知了南原城已经丢失的消息,他自然不会再往那个火坑里跳,带了军马便朝着汉城赶去。
李如楠在往汉城赶,汉城这边却在发生着一场激烈的争执。
“先丢南原,再丢全州,我大明天兵到了麻将军的手下,倒是会跑的很,难不成明日便要跑过汉江,后日便要跑过鸭绿江,要是任由你这般跑下去,我大明的天下,岂不是都要拱手让给倭寇了。”
说话的人,便是杨镐,奉了邢玠将领,一到汉城便猛烈批评麻贵的逃跑政策,还出言讥讽起来。
说起杨镐这人,在历史上也是有一号的,不过伴随他的大多都不是什么好名声,他是万历八年进士,在辽海道任职时曾率兵袭击蒙古炒花军队,大获全胜,而后垦荒屯田,大利边境,也算是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
万历二十四年,日本再度侵略朝鲜,次年杨镐奉命经略援朝军务,万历二十六年,明军在蔚山大败,败而不报,又谎报军功,被万历皇帝降职罢职,以万世德代之。万历三十八年,复起巡抚辽东,多次指挥官军击败进犯的女真人和蒙古人。
万历四十六年,建州女真公开叛乱,兵破抚顺,经过大臣们会推,万历皇帝以杨镐为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次年二月,杨镐以明军88000人,朝鲜军1万人和女真叶赫部1万多人,分四路出师出击建州女真,另以数万人为预备队。
四路出击军的总指挥分别为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以杜松部为主力,马林为北路策应,李如柏出清河堡为奇兵,刘铤骁勇善战,但与杨镐素不和,被派往东路,孤军深入。
四路军企图分进合击,但由于杜松轻敌,在萨尔浒遇伏,全军覆没,继而马林败逃开原,刘铤战死在阿布达里岗,李如柏仓皇撤退,自相践踏。
这就是萨尔浒大败,明军损失四万多人,朝鲜军全部投降。其后不久辽东北部边防重镇开原、铁岭相继失守,御史交章劾奏杨镐,因此下狱,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经略,崇祯二年被杀。
不过杨镐这人在朝鲜人心中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看成倭寇侵朝,拯救朝鲜于水火之中的大功臣,因为丁酉年日本进攻时,杨镐与邢玠是最为重要的明朝将领,也是他们奠定了战争胜利的格局。
万历二十五年封贡议败,朝鲜战事再起。明朝逮捕主和议的石星、沈惟敬,以兵部尚书邢玠总督蓟辽,以右佥都御史杨镐经略朝鲜军务。
时日军由南往北进攻,锋势甚锐,汉城告急。六月,杨镐抵达平壤,当即指派诸将。日军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围攻驻守南原的明将杨元,杨元不敌弃守,邻近全州守将陈愚衷亦不战而逃,京畿危在旦夕。
在此关键时刻,杨镐自平壤抵汉城,指挥明军大破日军,从而解王京汉城之危,遏止了日军的北进,取得稷山大捷的胜利。
其后杨镐指挥明军乘胜进攻,将日军主力团团包围于蔚山,惜天雨连绵十数日,明进军不利,反为日军所乘,蔚山失利,使战果未能扩大。
蔚山役后,明朝赞画主事丁应泰劾杨镐“贪猾丧师,酿乱欺罔”,杨镐被革职撤回,但朝鲜君臣皆以丁应泰言为诬妄之辞。
杨镐回还之日,朝鲜自国王李昖至平民百姓皆恋恋不舍,李昖亲率百官泣送于弘济院,汉城士民男女重髫戴白,皆出送郊外,诸臣以诗为别。朝鲜深觉惋惜,并为杨镐受诬而不平。不久李昖即派右议政李元翼、参判许成上奏辩诬,并疏救杨镐。
万历二十七年七月,朝鲜建宣武祠于汉城南,特崇享兵部尚书邢玠、经略杨镐,瞎了心的李昖还亲书“再造藩邦”匾额揭于宣武祠。
万历三十四年,谢恩使柳寅吉、崔濂朝京,专求杨镐画像。时杨镐家居河南商丘,朝鲜使臣千方百计寻得一商丘举人前往其家乡,方摹得杨镐画像,将其画像奉安于宣武祠。朝鲜为崇祀杨镐,千方百计,煞费苦心。由此可见杨镐在当时朝鲜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杨镐此来,对麻贵弃守全州的行为,大为恼火,甚至还搬出了邢玠的手谕:“万岁爷赋予邢大人先斩后奏之权,杨元、陈愚忠兵败,不思为国尽忠,弃城逃生,当即刻问斩。”
麻贵辩解道:“南原,全州等地失陷,非二将之罪,乃是本将的军令,倭寇势大,倘若将兵力
分散开来,难免被其逐个击破,倒不如收缩兵力,寻机与敌决战为上策!”
杨镐显然听不进去麻贵的辩解,道:“胡言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杀明》 最新章节第九章 刀下留人,网址:https://www.kkxs8.org/html/9/9804/231.html